- 信用信息
-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- 站内文章
发布时间: 2025-08-25 09:58 |来源: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|专栏:城市信用
2025年盛夏,凭借21℃的凉爽气候与优质生态,安顺入选美团“全国十大避暑游目的地”。清晨的大巴长队、夜晚的古城喧嚣背后,是安顺公安民警用“藏蓝守护”,为当地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筑起防线。
西秀区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,这片于2019年正式授牌的生态宝地,横跨大西桥镇、旧州镇、黄腊乡、刘官乡4个乡镇。多年前,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。西秀分局森林派出所副所长韩海滨回忆:“非法电鱼、拉网捕鸟时有发生。”变化始于安顺公安“利剑护绿”行动的持续推进。民警沿河道反复巡查打击,严打非法捕捞,违法者不仅承担法律责任,还需增殖放流、修复生态。如今,在护林员巡查与公安普法宣传下,拉网捕鸟基本绝迹,群众主动上交受伤动物成为常态。邢江河湿地已成为生态研学热门地,带动周边乡镇文旅蓬勃发展。
安顺水系纵横,生态资源丰富,守护任务艰巨。在全省唯一的水上派出所——普定县公安局夜郎湖派出所,民警每日驾驶巡逻艇穿梭湖面,守护几十万人的饮用水安全。“非法捕捞多发生在夜晚,我们必须夜以继日。”所长江红星说,民警昼夜巡逻打击非法捕捞,还深入沿湖村寨宣传护水知识,巡逻时顺手打捞漂浮物,确保湖区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。经过多年努力,如今非法捕捞大幅减少,群众甚至会主动咨询鱼类是否属于保护品种。
守护生态非一人一警之事。安顺公安积极联合渔政、海事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执法,从水域严控到市场清查,实现源头阻截、销路堵截,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,筑牢水域生态安全防线。
今年暑期,安顺迎来避暑热潮,古城单日最高游客量达18万人次。人车流激增下,公安迅速调整勤务模式,实施“潮汐式”警力部署,从核心景区到背街小巷,全力保障交通畅通与治安稳定。交警还联合特警、派出所开展夜间值守,实现交通治安“双防控”。
云南游客王女士在安顺发生轻微交通事故,处理事故后,民警贴心为她制作旅游攻略、推荐美食。返滇后,她特地寄来锦旗:“瀑乡交警好本领,为民解忧暖人心。”这份赞誉,是对安顺公安用心服务的最好认可。
从森林湿地到水域湖岸,从生态警务到旅游服务,安顺公安以藏蓝使命守护绿水青山,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“绿色答卷”。